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深度书评与感悟|《创造与祝福》艾伦·罗斯

作者: 沐风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2年05月30日 13:20 |

1,本书内容

本书是比较具有研究性的书籍,作者用文学和神学的两者的关系作为技巧和框架来进行对创世记的分析。作者的目的是想要每一位读者明白自己所演绎的方法论精髓,作者以经文作为发展的逻辑进程,从而形成自己的信息大纲,在不脱离经文原意表达的意思上,引导带出当代的应用。

本书分为五大部分,由导论开始,按照创世记的事件发展顺序而描述。首先在导论的部分本书作者阐述了研究五经作者与文本的方法,方法一为底本分析法,此法又被称为底本假说,这种假说所带出的论点是较为偏激和错误的,因为他们专注于文本特性而忽略了结构,将焦点摆在鉴定资料来源、文学现象,名字与术语的改变,推翻摩西作为五经作者的说法。方法二为形式批判方法,乃是分析文学单元的逻辑进程,上下文关系并且鉴定文体类型,对于形式批判来说他们假定创世记故事背后是诗歌体。方法三为传统历史方法,他们尝试分析希伯来经文的组成、历史、还有心理上的各种因素,目的是发掘有文字记录以前的以色列民族的传统是如何的。方法四是关于修辞批判法,主要就是讨论经文本身的结构和纹理。此外在导论部分作者也分析了古今东文化与创世记的比较,还有创世记内容是根据主题而带出的发展路线。

从第二大部分到最后的第五部分是按照创世记的历史发展事实和文脉而贯穿下来的;并且分为了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太古时期,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从神创造天地到闪族后代的延续作为主线,第二个时期就是族长时期,主要从亚伯拉罕生平开始到亚伯拉罕去世,以撒继承结束。第三个时期是后代时期从以撒的开始到雅各独立昌盛结束。第四个时期是约瑟的时期,从神拣选他到神的应许继续延续结束。作者这四个部分采用同一种模式作为本书内容的支架:1,运用经文机构与神学讨论的方法进行分析。2,运用不同的释经方法,有原文释经法,经文段落机构释经法。3,清晰列出解经大纲和神学论点,以便学者的讨论和研究。4,文学与神学相互结合。

读完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这本书的目的不是每个读者所期待看到的注释蓝本,作者的心意是将研究创世记的方法和进路向每个读者来表达一遍,清晰的研究法则,严谨的解经程序,以及在不脱离文本的情况下阐述神学信息。

2,本书优点

从神学的角度来说这是一本不错的分析性神学书籍,从释经角度来讲这是一本不错的释经方法论。作者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创造神学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创造所体现是神至高的启示,创造也作为律法的基础,创造更启示神在救赎里的行动;创造体现了神的主权及话语的主权,万物的被造是神荣耀的护理的结果。

首先作者在经文的分析和解释上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首先是从文法、结构、原文、神学意义,例如在第二部分的第五课,七日的创造是与安息有关的通过文法比较“成圣“”这个字必须和安息摆在一切彻底研究。因为以色列每七日要分别一天出来敬拜神,不是一般的娱乐玩耍而是提醒他们,以色列国神所造的,更是神圣洁的国度。又如第八课中创世记三章犯罪后的审判结构比较,耶和华先审问男人(三9-12),然后审问女人(三13),之后对蛇说(三14-15),对女人说(三16),对男人说(三17-19);这种结构就是分为前述三个基本段落,以及刻意安排的逆转次序,也就一种交叉结构,蛇成为这结构里的中心焦点,也在此宣告善与恶之间的较量。

其次本书的亮点就是图表非常的清晰,每次经文的分析都会发现一些特殊的图片比较,以便读者一目了然,例如第九课当中的该隐与亚伯故事的文体发展结构表。第十八课中闪和亚伯兰的家谱,也就是创世记第五章与创世记第十一章家谱作为比较,还有二十课中亚伯拉罕和以色列民族之间的平行经验对照表等。另外一方面就是本书对于原文的强调使每个读者眼前一亮,例如亚伯兰的名字是一个很好的古老闪语名字,由两部分组成,亚伯(,ab)是父亲的意思和兰(,ram是被高攀的意思。在族长的名字中,ram是指向他拉,因为亚伯拉罕还不是一个父亲,意思是他因父亲而被高攀,也或者说他拥有高贵的血统,而撒莱名字的七十士译本用法是和奋斗、坚持的动词有关系的,撒拉则是和动词管辖有关系的。

另一方面作者对于创世记神学的研究是相当的严谨和丰富的,他尖锐的话一点到题,并且从神学的框架去分析创造神学,这样既打开了读者的眼界,又给予读者对创造神学和救赎神学两者关系的不一样思考。例如作者在讲创世记第三章的神学主题时,没有用冗长的话,而是分析了罪存在的事实,以及神所宣布的新光景;先前的创造者和赐福者,在这里是有威严和公义的审判者。这段主题所表达的是人当清楚自己的本分和盼望,并且信靠神的良善会供应生活的所需,堕落后的盼望就是福音。此外每一部分作者所列出的解经大纲也是紧扣经文中心的,也算是以预备讲章核心内容的的形式呈现出解经大纲来。每一部分也都有信息摘要来作为一段经文的俯览效果。

最终另笔者印象深刻的就是作者在本书中引用了大量的资料和典籍,这样既能够达到书本的研究性和讨论性,又能够避免作者过多的主观思考导致书中观点单一。作者引用了底本假说之观点,还有丁道尔的释经书籍,以及George Bush的Notes,Critical and Practical on the Book of Genesis,还有Franz Delitzsch的A New Commentary on Genesis,这几本书帮助释经者,明白解经诠释上的文学特征。

3,本书缺点

一本不错的书籍多少也会有它的瑕疵之处,首先值得质疑的就是本书的每一课写作模式比较单一,都是由神学论点开始、经文结构分析结束。这样虽然能够到达神学与文学的平衡,但对于创世记的研究还是仅限于一种框架的里面。作者描述一些神学内容时,容易一笔带过,可能会令读者不太容易明白,例如神呼召亚伯拉罕的神学主题作者反复强调信心与顺服是回应呼召的重点,但作者忽略了一个中心就是神的主权与人的责任,神呼召人是神乐意启示自己的旨意,并且更乐意与人建立亲密的关系,还有就是透过立约的神来明白神的主权。笔者个人认为作者侧重于结构要多于神学的教导,因为这两者需要相互协调,所以不能够被忽略其中的任何一个。

此外作者喜欢以主题式地分析经文,这也会造成盲目地以为这段经文就是在讲这个,而不能够达到拓展和延伸的目的。例如第二十课关于亚伯拉罕欺骗埃及法老说自己的妻子是妹子,作者的定题是欺骗可能使应许的祝福受危害,这一个主题就存在一些问题就是亚伯拉罕为什么要欺骗,欺骗仅仅是牵涉到祝福的问题,其实欺骗也表明亚伯拉罕信心的问题,以及婚姻的问题等,所以作者有时候也容易以面带全。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作者对本书的目录划分虽表面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但目录的划分上比较散乱,这样不能够清楚创世记到底是在讲什么,而其实作者对于经文的分段也比较凌乱,可能专注于经文的事件,而忽略了上下文的关系,从而导致整个目录一眼看去是以讲不同的小故事来进行的,内容彼此之间连贯性不强,不像是一气呵成的。不得不说作者只把每一段的经文中心整理了出来,并没有以讲章的形式呈现出来,应该说在解经大纲下面在加上一个讲章大纲,似乎会使书的含金量提升一个高度。

作者所演绎出来的方法论虽然是较为独特的,但不免也会出现一些问题,这种方法论的依据是什么,这种方法论是普遍性应用的,还是较为冷门的;笔者认为作者的方法论缺少活力,如死海的水一般,不是活的源泉,是一些条条框框所搭建的架构,因为作者专注于创世记研究方法,却很少提及五经整体的概念,以及创世记在整本圣经中所具备的效应或者说某段经文发生的事实,在整个系统神学的体系里有着怎样的联系和新约又有着怎样的关联。

最后一个方面也是本书最难让读者适应的,就是作者没有考虑到经文既然和当时的人建立了关系,但经文和今天的基督徒有着怎样的联系。作者并没有给予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只单单的分析经文、讲论神学,不是这些不重要;而是说将神的话语应用出来才是较为实际的信仰体现和价值。整本书也没有设计任何的信仰反思问题,以及回应当下的生活,所以作者当专注某一个点的时候,也许别的点就被忽略了。

4,分析和应用

总的来说,读完本书是受益匪浅的,也能从中学习到关于创世记中较为深刻的内容,从创造神学明白神的启示、祝福。在自己研读创世记的时候从来没有想到文学与神学的结合,但作者给予笔者一个新的研经方向。在过去的研经历程或许在文法、字词、文化、历史背景上下了极大的功夫,但本书带出不一样的方法就是特别留意文学的类型,叙事结构,修辞技巧,以及神学要点等。从经文的诠释到转换成为解经大纲的确是现今每个讲道人必要努力的方向,因为只有对的解经才能带出正确的神学,只有对的解经才能带出正确的应用。本书也具有批判性的研究进路,这教导我们明白维护圣经的默示性以及权威性,从批判的角度,对经文之性质、目的、组成、作出正确的判断,以满足文学性的检验。

对于本书给我们更切实的提醒就是阅读圣经使我们学习明白神的旨意,阅读圣经使我们更谦卑地教导,当我们学会阅读圣经的时候,也表明我们有很多的地方不懂,需要多多的努力和操练;当我们想要更加明白神的旨意,我们就要花时间研读经文、灵修祷告,花时间与神建立亲密的关系,让自己的生命能够有所长进,以至于可以带领更多的人明白、接受、相信创造的神就是拯救人生命的神。

参考书籍:
川普·朗文。《如何读创世记》。戴宜真译。台北:友友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0。
罗伦·端纳。《创世记文学注释》。凌民与、李可珊译。香港:天道书楼出版社,2003。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